2020年对于兰州教育界而言,兰州注定是教育坚守载入史册的一年。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故事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疫情西北重镇,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动容的创新教育故事。从三尺讲台到云端课堂,兰州从传统教学到数字化变革,教育坚守兰州的故事教育工作者们用智慧与担当,书写了特殊时期的疫情育人篇章。
疫情突袭:兰州教育的创新应急转身
2020年2月,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骤然紧张,兰州兰州市教育局连夜召开紧急会议。教育坚守48小时内,故事全市1400余所中小学全面启动"停课不停学"预案。疫情令人惊叹的创新是,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偏远县区,教师们用手机架起简易直播设备,在窑洞里坚持授课。榆中县一位乡村教师甚至每天骑行20公里山路,只为给学生送去打印好的学习资料。这些2020兰州教育故事中的细节,折射出西北教育人骨子里的坚韧。

云端课堂的破冰之旅
当钉钉直播系统首次接入兰州校园时,许多老教师连智能手机都操作不熟练。七里河区某小学56岁的李老师,连续三晚对着镜子练习直播表情管理;城关区教研组则开发出"三屏教学法",将课件、板书和师生互动窗口科学排布。到2020年4月,兰州在线教学平台累计访问量突破1.2亿次,这个数字背后,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在黑夜中摸索前行的身影。

复课进行时:安全与学业的双线战役
2020年5月,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,兰州各校开始分批复课。走进任何一所学校,都能看到用隔离带划分的"蛇形通道",听到红外测温仪此起彼伏的提示音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兰州三十三中高三教师自发组成"护考突击队",连续45天住校封闭管理,与学生同吃同住。那年高考,该校重点大学录取率逆势增长8%,创造了2020兰州教育故事中最励志的逆袭。

特殊群体的特别关爱
在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,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故事尤为温暖。听障孩子们通过定制版手语防疫操学习防护知识,视障学生则用凸点触摸式防疫手册感知世界。红古区建立的"流动课堂"服务车,每周为200余名留守儿童送去定制课程。这些细微处的创新,彰显着教育公平的温度,也让2020兰州教育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人文厚度。
后疫情时代:教育变革的兰州样本
当2020年秋季学期来临,兰州教育已悄然完成蜕变。市教育局主导建设的"黄河云课堂"汇聚全市名师资源,七里河区推出的"5G+智慧教育"示范区让农村校也能共享优质课程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疫情期间沉淀的混合式教学经验,正在重塑兰州教育的未来形态。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发的"线上线下双师课堂",如今已成为甘肃省教育改革的重要范本。
回望2020年的兰州教育故事,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应急响应的速度,更有教育工作者们对育人初心的坚守。在黄河之滨的这片土地上,无论面临怎样的挑战,总有一盏盏教育的明灯,照亮着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。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瞬间,终将汇入城市记忆的长河,成为兰州教育史上最珍贵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