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地小屋

当人们谈论中国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的标杆时,中公教育这个名字总会率先跃入脑海。很少有人知道,这个如今市值数百亿的教育帝国,最初竟诞生于北京海淀区一间不足20平米的地下室。创始人李永新用19年时间,将中公

中公教育:从地下室创业到公考培训帝国的传奇之路

当人们谈论中国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的中公之路标杆时,中公教育这个名字总会率先跃入脑海。教育很少有人知道,从地创业传奇这个如今市值数百亿的下室训帝教育帝国,最初竟诞生于北京海淀区一间不足20平米的考培地下室。创始人李永新用19年时间,中公之路将中公教育从三人创业团队打造成拥有近2000个直营网点、教育年培训学员超300万的从地创业传奇行业巨头,其创业历程堪称中国教育行业最富传奇色彩的下室训帝样本之一。

地下室里的考培教育革命

1999年的北京,北大政治学硕士李永新站在人生的中公之路十字路口。这个来自吉林农村的教育年轻人拒绝了多家央企抛来的橄榄枝,带着大学期间做家教攒下的从地创业传奇3万元,与两位同学在北大南门外的下室训帝地下室挂起了"中公教育"的招牌。当时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几乎空白,考培李永新敏锐捕捉到1998年国家机构改革后公务员招录规模扩大的历史机遇,首创"笔试+面试+体能"全链条培训模式。创业首年,团队白天骑着自行车到各高校贴招生简章,晚上挤在地下室研发讲义,用煤油炉煮面条充饥的场景,成为中公教育早期最生动的注脚。

中公教育:从地下室创业到公考培训帝国的传奇之路

三次生死抉择的关键转折

2003年非典疫情让刚有起色的公司陷入绝境,李永新抵押老家房产给员工发工资;2008年金融风暴中拒绝风投收购要约,坚持自主发展道路;2014年行业价格战时果断转型线上教育,这三场关键战役奠定了企业的韧性基因。特别在2010年后,当同行沉迷于加盟扩张时,中公教育却投入重金建立全职师资团队和教研院,其自主研发的"五阶十维"教学法后来成为公考培训的行业标准。

中公教育:从地下室创业到公考培训帝国的传奇之路

从公务员培训到职教生态的跨越

随着2018年借壳亚夏汽车登陆A股市场,中公教育开始构建更宏大的职业教育版图。通过收购考研机构跨考教育、IT培训机构优就业,业务线延伸至教师招考、医疗考培等62个品类。这种"公考为核、多元辐射"的战略,使其在2021年"双减"政策冲击K12教育时展现出惊人的抗风险能力。值得玩味的是,公司始终保持着"农村包围城市"的渠道策略——其70%的校区设在三四线城市,这正是李永新"让基层青年享受优质教育资源"初心的延续。

中公教育:从地下室创业到公考培训帝国的传奇之路

狼性文化与教育情怀的辩证统一

在中公教育总部,墙上"教育是良心事业"的标语与销售团队的实时业绩排行榜形成奇妙呼应。这种将商业效率与教育使命融合的管理哲学,体现在诸多细节中:要求讲师每月必须完成20小时公益授课,将学员通过率与教师薪酬深度绑定,首创"协议班"模式颠覆传统预付费规则。尽管2020年后遭遇业绩波动,但企业每年仍投入超2亿元用于课程研发,其公务员面试模拟系统已迭代至第9代,运用AI技术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辅导。

回望中公教育的创业历程,从地下室油印讲义到数字化智能教室,从单一公考培训到综合性职教平台,李永新团队用19年时间诠释了"教育+商业"的中国式创新路径。在职业教育黄金时代来临的当下,这个始于公务员考试培训的故事,正在书写更广阔的篇章。

访客,请您发表评论:

© 2025. sitemap